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信息编号:1004发布时间:09-16

走进位于金鼎1919创意园区B区的集装箱“创客矩阵”,恍惚间像走进了小时候用积木搭出来的乐园。三五名工人正穿梭在这些由中铁集团购进的61个蓝色铁皮集装箱盖起的建筑里,完成最后的焊接工作。而在这幅尚未完工的“草图”里,转角楼梯、露天阳台、落地窗,一应俱全。

集装箱所在的地方,是原昆明轻工机械厂搬出城后留下的一片废弃厂房。按照苏荷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金鼎1919创意园创办人董秉玮最初的规划,这些集装箱搭好之后,将成为非遗手工艺人的栖息地,展示和传播云南民族民间文化,同时,给昆明的文化创意企业筑个窝。“在这里,文化艺术空间应该像集市一样热闹和生动,有人做,有人买,有好多人来玩。”

然而,理想的阳光并没有照进现实,集装箱的招商工作陷入尴尬境地,“很多传统手工艺人考虑到生计问题,并不愿意离开家乡来这里扎根。”而另一方面,董秉玮作为项目的规划者,对入驻的企业进行严格把关,因此,本来预计今年10月投入使用的集装箱,并没有想象中的热闹。目前仅有约1/3的集装箱租了出去。

环保又便宜的房子

“之所以选择用集装箱搭建工作室,是考虑到它环保方便的特点。很多废弃的集装箱如果不回收利用,只能拿去报废,非常可惜。在国外以及北京、上海、武汉等地,集装箱其实已经得到了很广泛的运用,比如,建筑工地上的临时调度室、野外勘探者的临时住宅、特色餐厅、旅店、工作室等,同时,因为集装箱成本低、造型灵活多变、制造工期短,只需要像搭积木一样搭起来并完成焊接就可以了,因此使用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设计。”据董秉玮介绍,这些集装箱每个有15平方米,承重达50至70吨,最高可搭10层。

作为首个登陆昆明的集装箱创意园,董秉玮计划把这里打造成一个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创意孵化基地,集制作、展示、体验和消费于一体的工作室群落和创客市集。“云南省不能只有一个杨丽萍”,根据“民族风”的定位,董秉玮原本打算邀请如傣族剪纸、纳西族东巴造纸、白族扎染、阿昌族户撒刀锻制等非遗保护项目的手工艺人入驻园区,甚至哈尼多声部、彝族海菜腔、佤族木鼓舞等民间艺人都可以在这里成立工作室。然而,多次洽谈均宣告失败。“很多传统手工艺人考虑到生计问题,并不愿意离开家里的土地来这里扎根。”

“绿皮火车”和二手窗子

目前,来自云南艺术学院的创业大学生成了集装箱的主力部队,他们把自己的设计工作室、摄影工作室、音乐工作室搬了进来。“这些大学生创业太不容易了,把我们拆下来的窗户留给他们用吧1苏荷文化传播公司的经理习云芬模仿着公司老总的口气说起了当时的情景。

于是,我们看见云南艺术学院的两个学生正在用二手窗户、座椅给自己的工作室装修,起名叫做“绿皮火车”。

虽然集装箱并未如预期一样成为非遗手工艺展示的基地,但董秉玮仍对这些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入驻园区感到欣喜。“我们将对那些有潜力的、处于起步阶段的创业者给予租金减免,同时也正在积极和市文产办、省文投集团合作,希望能争取到每年200万的文化产业扶持基金。另外,我们将通过品牌化的思路对园区进行整体包装和营销,为入驻者打通从生产到销售的文化产业链。”

据了解,目前金鼎创意园已投入资金2000多万。“这里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仍处在艰难的探索期。也许是5年,也许更久,才会真正热闹起来。”说到园区的未来,这位相貌儒雅、说话轻柔的老总眼里并存着担忧和希望。

集装箱里的第一个“创客”

金鼎创意园A区西北角,来自大理的80后独立服装设计师石志洁正坐在工作室门口看书,脚下蹲着一只名叫“黑豆”的小土狗。这个工作室由6个集装箱组合而成,蓝色墙壁、外斜的白漆格子窗、装着泥土和鲜花的黄色小推车,加上由集装箱围成的“小庭院”和摆放其间的木桌藤椅,石志洁用最普通的材料为自己建造了一幢鸟语花香的两层楼“小别墅”。

被朋友们叫做“石头”的石志洁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回到昆明后创立了自己的服装品牌“隐藏的森林”。微博中,石志洁的名字被频频提起,她是去年春晚杨丽萍的舞蹈《雀之恋》中两条孔雀裙的设计师。不过,石志洁说,在千篇一律的商业世界,她要保持自己不同的声音,虽然许多媒体都把她为杨丽萍设计的服装作为一个亮点来报道,但她认为那只不过是一组华丽的道具。

2011年,不太喜欢热闹的石志洁从对面的玻璃房搬到了现在的集装箱里,成为第一个入驻集装箱的“创客”。“我不太喜欢开阔的门面,我想要一个独立的、安静的工作室,专心做设计。”石志洁指着她曾经租用的门店说,“后来,金鼎这边就用六个集装箱给我搭了这个房子。”

随后,一组6个的白色集装箱也在创意园A区的另一边搭起来了。很快,这组集装箱便被指北针户外运动俱乐部、天艺坊手工制刀工作室等企业填满。看到创业者的需求,今年年初,董秉玮从中铁集团昆明分公司购进了61个集装箱放在创意园B区,打算对其进行整体开发。

配套完备的“大工厂”

“这里要刷上黄色和黑色的油漆,地上要铺木地板,阳台上还要立一把太阳伞,可以坐在这里喝茶……”跨进B区画着彩色涂鸦的大铁门,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2006届表演专业的王俊衡和他的合伙人杨大龙正忙碌地装修着自己的集装箱。他们将把这里做成一个音乐工作室,作为集音乐培训、乐器销售、活动聚会于一体的大本营。拥有一间琴行,是王俊衡、杨大龙这两个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一直以来的梦想。

“我们在西昌路或建设路租一间琴行每个月至少需要3000至4000元,在这里,我们租了3个集装箱,每个月只要不到2000元,而且它很灵活,可以由我们任意改造。”王俊衡说。9月下旬,他们的工作室就会投入使用,“连我们自己都很好奇,弄好后到底会是什么样子?”

他们的楼上,一间正在装修的摄影工作室在集装箱顶开了个天窗,爬上去,正好可以看见整个集装箱群落的模样,木板过道和铁皮楼梯把一个个蓝色集装箱连接成一个三层楼的“工厂”,转角的水龙头、过道上的路灯、安全通道指示牌显示着这里渐渐完善的配套设施,而对于工作室的未来,王俊衡和杨大龙这两名80后小伙一点也不担忧,“你们说的缺少人气、地段不好、知名度不高,这些都只是暂时的,我们相信以后这里一定会热闹起来。”

内容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优秀南京厂房出租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
Copyright © 2007-2013 南京厂房网 nanjing5.com. 版权所有 欢迎访问